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城市建設不斷加速,太倉高新區——
激情沸騰邁向國家級高新區
全年預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90.78億元,增長16%;規上工業產值1117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5.6億元,增長37%……回顧2021,太倉高新區交出亮眼成績單。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五年再造一個高新區”奮斗目標首戰告捷。
站在新的起點上,太倉高新區將置身長三角一體化“大坐標”,緊跟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風向標”,錨定推動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和打造對德合作國家級平臺“大目標”,極速沸騰,振翅高飛,奮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德創新城。
集聚創新資源,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近日,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1年度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太倉高新區新增2家“小巨人”企業:蘇州奧智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冠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太倉高新區高度重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工作,把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鼓勵引導中小企業積極自主研發創新產品,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是太倉高新區2021年的年度關鍵詞。去年,太倉高新區被蘇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蘇州市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地區”;在推進創新發展和推動“雙創”發展兩項事項中獲省政府“真抓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舉措”激勵通報;在全省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中位列省級高新區第二……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太倉高新區集聚創新資源,積極推進“智改數轉”工作。入選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2個;新增蘇州市級以上領軍人才36名,其中省“雙創計劃”10名;認定科技中小型企業357家,預計凈增高企80家;成立高新區科技創新載體協會,獲評省眾創空間3家。
2022年,太倉高新區將點燃更強動力創新引擎,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力爭凈增高企70家。加快未來科技谷、太倉智匯谷等載體建設,完善“本地+飛地+離岸”創新孵化新模式,力爭新增省級以上雙創載體2至3個;加快建設北航可靠性工程研究院等產業平臺,努力把蘇州中科激光研究院培育成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力爭西工大長三角研究院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項目引建再攀新高,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日前,全球汽車零部件和系統行業領袖博格華納集團的新能源傳動系統項目簽約落戶太倉高新區。該項目備案總投資30億元,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達30億元。項目主要產品為新能源相關傳動設備、油電混合動力車相關傳動設備、雙離合濕式離合器等,將提升太倉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助推太倉打造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動力基地。
瞄準太倉產業發展規劃,太倉高新區精準發力,積極布局,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新項目引建再攀新高。
2021年,太倉高新區新注冊和增資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9個、超10億元項目23個,包括樂琻半導體、如果新能源等一批優質項目。同時,36個省市重大重點項目上半年實現全部開工,年度投資完成率超110%,聯合利華食品基地、陛通半導體設備等17個重點產業項目竣工投產。
成立產業招商中心、科技招商中心,充分發揮產業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作用,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大項目招引力度。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產業為本”理念,太倉高新區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速培育重點產業集群。
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引進博格華納新能源傳動系統、杰慕林半導體芯片等重點項目,舍弗勒二合一電驅動橋正式投產,博澤汽車微電機竣工投運。航空航天方面,引進北航天航長鷹總部基地、穆格控制系統等重點項目,吉太航空科技研究院揭牌成立,27家企業入選蘇州市航空航天產業優選企業培育庫。生物醫藥方面,引進海星生物、德之然等一批生物醫藥項目,康乃德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德生命科學產業園規劃建設加快推進。
此外,太倉高新區還舉辦太倉市重點德資服務業項目簽約、第16屆太倉啤酒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藝術展等活動。開拓與德國北威州、漢堡、不萊梅等駐華代表機構的對接合作。建成投運太倉—柏林雙向創新中心,簽約全國首個中德糖尿病診療及健康管理中心、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創新中心等標志性項目,新引進德企20家。
加速推進城市建設,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起樁、吊運、焊接、送樁,伴隨著樁機的轟鳴聲,一根根工程樁順利打下。婁江新城中德創新城EIC項目現場,工程建設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不遠處,長三角國際HRSC項目現場,樁機轟鳴、車輛穿梭。
目前,婁江新城范圍內共有在建項目21個,合計建筑面積約155萬平方米。其中6個項目處于樁基施工階段,工程樁長度超1000公里,可以從太倉連到北京。
2021年,太倉高新區加速推進婁江新城建設,“1+5+N”規劃體系持續完善,科教創新區形態初顯,智匯谷·科技創新園等38個新建項目全部開工,西工大太倉校區一期等21個項目竣工投用,瑞金醫院僅用118天實現從項目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北虹橋國際博覽中心、中德創新城醫養中心、婁江新城智慧城市建設完成簽約。
婁江新城這座未來之城正朝著全國知名的“中德創新城”、上海五大新城的姐妹城全速奔跑。
婁江新城的發展也是太倉高新區加速推進城市建設的縮影。去年,太倉高新區太倉大道西段、濱河新路東延、十八港路北延建成通車。城市南部片區功能日趨完善,華發廣場和鉑爾曼酒店開業,復星復游城建設順利,德風街整體結構封頂。完成主城核心區“一核一帶一路”景觀亮化工程,新建照明建筑111棟。
按照“一小區一策”的原則,太倉高新區因地制宜深入推進“環境微改造”項目,從群眾關切的小處著眼,推進小區提檔改造工程。聚焦環天鏡湖、婁江新城等重點片區,深入推進國土空間全域整治,進一步加大攻堅力度,完成19個市級地塊拆遷清零,騰地1000畝,拆除違建34.5萬平方米。城市建設不斷加深,太倉高新區的面貌日新月異。
展望2022年,太倉高新區將圍繞“五年再造一個高新區”,繼續當好太倉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和先行者,推進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和打造對德合作國家級平臺兩項重點工作,爭取早日創成以開放創新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爭當“中德合作”的最佳典范。
(蘇報駐太倉記者 顧志敏 周哲)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