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高新區,這個“工業大鎮”正著力打造全區產業科創新高地——
千年楓橋續寫轉型追夢新故事
如果古鎮會說話,在蘇州高新區,走過千年的古鎮楓橋,會說些什么呢?
往昔,一首千古傳唱的七言絕句讓楓橋天下聞名。今朝,從全國范圍內被復制推廣的“政經分開”經驗,到實力雄勁的“工業大鎮”,楓橋的故事始終都是濃墨重彩,亮點紛呈。
這里,工業企業共有17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9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全球行業龍頭企業21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優勢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去年年產值達542.6億元。
這里,年終成績單足夠“搶眼”: 去年,轄區預計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52億元,同比增長12%,再創歷史新高;規上工業總產值905.16億元,同比增長15.1%,總量全區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87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5.76億元,總量全區第一。新增外資項目53個,完成注冊外資3.89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44億美元,增幅均超100%。
“當前,楓橋街道正深化高質量發展‘12321’戰略部署,以加快建設‘工業強鎮’‘創新強鎮’為目標,著力打造全區產業科創新高地。”楓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葉其中表示,朝著新目標砥礪奮進、奔跑追夢,楓橋的故事定然愈加精彩、豐盈。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圍繞產業鏈招商,一批優質項目簽約落戶
歲末寒冬,擋不住追趕超越的腳步。
去年12月,在楓橋街道第二屆“楓櫻聯誼會”上,2022年總投資超38億元的26個日資項目集中啟動。掀開嶄新篇章,寫好奮斗之筆,這是又一年的春消息。
早謀劃、早行動、早落實,才能嘗到春華秋實的甘甜。“為加快建設‘工業強鎮’‘創新強鎮’,楓橋街道正通過項目建設做優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楓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賈斌說。
近年來,楓橋街道圍繞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不斷鞏固擴大楓橋產業體系優勢,依托生命健康小鎮產業園、和楓科創園為核心載體,多次赴深圳、上海等地開展項目招商活動。
成效顯而易見。在有著長三角第一日資高地美譽的高新區,NGK、世聯、住友電工、科士達等一批日企在楓橋增資擴產、深耕發展,2020年日資工業企業年產值占到轄區總產值的30%以上,為轄區日資企業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助力高新區從“日資高地”向“日資高峰”邁進。
優質項目紛紛簽約落地楓橋。2021年,意大利百旺集團亞洲總部、中科瑞龍高端精密制造、亦臻集團總部、嘉民蘇州中央工業園項目等一批優質項目簽約落地楓橋。24個區重點產業項目當年完成投資28.27億元,安捷利二期、科士達等區級以上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華昕科技、悠越電子等產業項目開業投產,生命健康小鎮產業園二期、和楓科創園等一批高端載體竣工交付,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創新驅動激發活力,完成“智改數轉”項目182個
故事因人而豐滿,人因創造而精彩。
去年9月,“才聚高新、業泊楓橋”2021智匯蘇高新創新創業大賽在上海舉行。15個科技人才項目聚焦醫療器械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同臺角逐,展示各自風采。
以創新驅動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人才是核心。一直以來,楓橋街道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定期組織走訪調研轄區內科技人才企業,規劃人才企業的項目申報計劃,實行人才企業梯隊型服務;與郵儲銀行新區支行、蘇州銀行新區直屬支行及省高投毅達創新天使資本合作簽約,努力搭建高層次人才、優質項目和金融資本的深度合作平臺;為“才聚高新、業泊楓橋”品牌注入新活力,打造“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楓橋工作站”“蘇州市雙創中心楓橋智力支持中心”“蘇州市產業園發展促進會楓橋賦能中心”“西安交通大學蘇州校友會創新創業聯盟楓橋服務站”四大平臺,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技術保障、資源共享。
助力創新驅動,搭建平臺載體。去年5月,在深圳舉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產業高峰論壇暨蘇州高新區和楓科創園投資推介會上,“蘇州高新區和楓科創園深圳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百度VR(蘇州)賦能中心”“中城萬創(蘇州)產業創新平臺”3個項目同時揭牌。
如今,依托和楓科創園打造的中城萬創(蘇州)產業創新平臺與朗思傳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辰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簽約,涵蓋智能制造、物聯網等領域,進一步提升產業園整體形象和運營水平。
持續創新驅動,深推智能制造,為加快推動轄區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楓橋與工信部電子五所華東分所簽約共建“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以智能制造診斷咨詢和中小企業要素數字化采集服務為抓手、以帶動企業技術改造投入為目的、以智能制造示范標桿為引領,著力推動傳統產業由“傳統型”提升為“智造型”。
創新“一子落”,帶動“滿盤活”。2021年,楓橋街道全年凈增高企79家,新增各級各類領軍人才35項。引進創新型企業245家、高質量科技型項目80項,新增各級研發機構28家次,其中省級以上8家次。開展產學研合作152項,全年完成“智改數轉”項目182個,安捷利、愛爾鈴克鈴爾獲批省級智能示范車間。天孚光通信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達科技創業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蘇軸股份北交所首批上市、阿特斯科創板成功過會。長風航空、紐威閥門入選省級百強創新型企業。
持續做優營商環境——
特色服務不斷,擦亮“才聚高新、業泊楓橋”品牌
朝著目標,奮力向前。辭舊迎新之際,在楓橋街道召開的黨工委(擴大)會議暨街道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化高質量發展“12321”戰略部署公布。
在“12321”戰略部署里,第一個“1”是指融入商務創新功能片區“一盤棋”;第一個“2”是指建設“工業強鎮”“創新強鎮”兩大目標;“3”是指推動街道“東、中、西”三片區域發展;第二個“2”是指運營好和楓科創園、生命健康小鎮產業園兩大優質載體;第二個“1”是指擦亮“才聚高新、業泊楓橋”品牌。
自古,楓橋就是商賈云集之地。發展到今天,朝著“工業強鎮”和“創新強鎮”奮力邁進,續寫轉型追夢新篇章,如何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進一步提振轄區企業發展信心,成為楓橋上下努力的方向。
不斷創新服務舉措,一個個特色、亮點相繼落地實施。
打造全國首個“關地合作網格化服務創新示范點”,楓橋街道與蘇州海關駐虎丘辦事處開展了多項合作。其中,街道利用“楓企心橋”政企服務平臺,上線海關“陽光加貿”企業服務模塊,為轄區企業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通關服務。
打通為企業服務通道,街道投資促進中心和經濟發展局作為楓橋經濟發展的前道和后道,建立會議同開、信息共享、工作互助機制,積極對接企業信息。每月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形式對轄區工業、服務業、貿易等頭部企業開展跟蹤服務,提高信息流轉效率,不斷打通服務企業全周期鏈條。
“新的一年,楓橋將立足新起點、勇攀新高峰,以全新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干、砥礪奮進,全力打造產業科創新高地,再鑄楓橋高質量發展新輝煌,為全區‘兩區兩前列’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葉其中說。
(蘇報駐高新區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陶淵超)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