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吳中區評彈團黨支部副書記張建珍同志被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江蘇“最美人物”榮譽稱號。她表示,“我將一如既往堅守這份職業,將中國最美的聲音——蘇州評彈,傳遞給每一個人!”
張建珍,生于1972年生,蘇州市吳中區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黨支部副書記。1992年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同年進入蘇州市吳中區評彈團當一名彈詞演員。
從當上一名彈詞演員至今,張建珍30年如一日,堅持一線演出,每年完成長篇演出300余場。她深入農村社區,足跡遍及江浙滬各地書場碼頭,每年還專門抽時間進行數十場“法治評彈走基層”宣傳演出,并積極參與評彈進高校、出國門等各類普及評彈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動。
走到哪里張建珍就把評彈的種子播種到哪里,她對評彈事業默默的堅守、奉獻,詮釋了一名彈詞演員傳播評彈文化的使命職責。
2011年,張建珍應邀請參與演唱、錄制張藝謀導演電影《金陵十三釵》中的插曲《秦淮景》,讓眾多原先沒聽過蘇州評彈的觀眾第一次感受到吳儂軟語的魅力。她還嘗試進行跨界編曲表演,讓蘇州評彈更潮更有范兒,吸引更多聽眾。
近年來,張建珍更是在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2012年倫敦奧運會她作為江蘇省文化代表,前往英國進行文化交流,向外國聽眾展示評彈藝術。接下來,她幾乎每年都要出國表演,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都留下了她精彩的表演,在推介江南城市風韻的同時用吳音吳調的風雅征服現場的外國人,讓吳地藝術之花在異國他鄉華麗綻放,促進雙方文化交流。
2016年,張建珍在央視春晚獻唱《山水中國美》,填補了二十多年來春晚彈唱原汁原味的蘇州彈詞的空白。2017年她演出長篇彈詞《沈萬三》享譽上海逸夫舞臺,臺上臺下都被《沈萬三》迷住了、被評彈迷住了,開創了從八十年代以來長篇彈詞進大劇場連續演出15場的先例,成為上海市發生的一個文化事件,上海新聞頻道跟蹤報道,新民晚報頭版刊登這一次長篇獻演。
一次次的填補空白,讓更多人記住了蘇州評彈。2021年,張建珍參與錄制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七期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她用蘇州評彈的藝術表演形式,將文物真珠舍利寶幢的前世傳奇唱給觀眾聽,讓觀眾更極致地感受江南文化、吳中韻味。
張建珍為吳中區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蘇州市吳中區戲曲家協會主席、江蘇省“五個一批”人才、“333高層次文化人才”。她堅持守正創新,摒棄臉譜化、程式化的陳舊模式,從情節發展、情景襯托,認真準確地刻畫人物性格和人物語言,多次在國家級專業比賽中獲獎。她在繼承評彈之美的同時,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出十多位優秀評彈青年。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回到
頂部